Water Research 特刊客座编辑违规发文?执行编辑却道出了另外的故事
日前,独立研究人员指出,环境科学头部期刊《Water Research》的一个特刊(special issue)“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urban waters” 存在客座编辑违规超额发表文章的嫌疑。该特刊至今发表文章(不含 Editorial)43 篇,其中 9 篇(不含 Editorial)(占比 21%,9/43)由客座编辑 Bing-Jie Ni(悉尼科技大学)共同署名。这一情况似乎违反了出版商 Elsevier “除非获得额外批准,客座编辑只能在其特刊中发表一篇论文” 的规定,引发关注。
然而,在上述消息发布的两个星期之后,期刊执行编辑 van Loosdrecht 博士在社交媒体回应,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投稿量,以及日益严峻的不端事件威胁,期刊编辑团队在今年夏天才开始实施“每个客座编辑只能发表一篇文章”的政策。尽管 Elsevier 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制定了上述政策,但其并未告知各期刊编辑团队。van Loosdrecht 博士在社交媒体表示:“Interestingly we noticed this Elsevier policy only after discussion in the board”。一位就职于另一家 Elsevier 期刊的编辑,他的经历印证了 van Loosdrecht 博士的说法。
对于 Bing-Jie Ni 在其特刊中发表的论文,van Loosdrecht 博士称,他们的投稿以及同行评议过程由特刊的其他客座编辑处理,论文最终的接收经由编辑团队一名主要成员通过。而且,同行评议过程的审稿人具有广泛代表性,而事实上,Bing-Jie Ni 的 1/3 投稿被拒稿。因此,编辑团队认为,这些论文的同行评议过程符合期刊标准,“Overall we see no signs of fraudulent behaviour, although we are not happy with the way this had been handled”。
上述事件显示,尽管学术社区呼吁"对未能在出版前有效发现不端行为的编辑进行追责" [1],以敦促他们更好的履行学术出版“守门人”的责任;但如果缺乏对出版商的监督,保证出版商对期刊编辑团队充足、有效的指引和培训,却单方面的问责期刊编辑团队,显然对期刊的编辑团队缺乏公平。
事实上,国际学术出版商过分看重经济收益,而缺乏对编辑团队提供支持并不少见。早前 Nature Portfolio 旗下职员的罢工风波 [2] 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。如何对国际学术出版巨头进行制约,是保证当前学术社区健康成长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Reference